Saturday, April 23, 2011

2011/4/23: 每周一讀 : 香港只有趕絕小販政策

(Source)

雞蛋仔伯伯被揭發領取綜援,對這放風未經證實也沒有否認的消息,主流傳媒照單全收,網上也馬上傳來一片指罵之聲。無論是「撐」和「罵」,都來得快去得快,沒有經過多少個大腦細胞深入思考,就像在臉書群組給個like,無論是「讚」又或「插」,都只是條件反射式的即時回應。

小販政策是一個什麼問題?不是連秦始皇式惡法都至死不渝地遵守的那種僵化守法觀問題,不是潔癖得總之街道就是要乾乾淨淨容不得亂中有序的阻街問題,更不是那些讀壞書其實暗裏為地產霸權服務的經濟學者所說的「小販不用交租搶走商舖生意產生不公平競爭」的問題。

小販政策,實質就是經濟政策、就業政策、規劃政策和旅遊政策的一個綜合體,官員將之簡化為市容衛生,交給食環署處理,於是,這十多廿年來,根本沒有什麼小販政策,只有趕絕小販政策。

我成長的六七十年代,是香港小販經濟最蓬勃發展的時期。徙置區的左鄰右里,總有一家做小販,只要他們拿到一些木板,鐵釘和強力彈弓,懂得造一架木頭車,無論有沒有一門好手藝,只要肯博肯捱,都可以養家餬口,子女甚至有機會入讀大學,令家庭經濟上升一個台階。

南來避秦的人口愈來愈多,失業率高企,聰明的殖民地官員眼開眼閉,任由小販遍地開花。太離譜的時候,也有驅趕也要「走鬼」,也有人投訴阻街搶生意不公平,但爭議一番後,又回復舊觀。

後來,為了維持適當的秩序,殖民政府設立了幾個固定的小販認可區,發牌管理,也有取締無牌小販的行動,但始終沒有趕盡殺絕,因為英國人明白,小販是經濟低迷社會穩定不可或缺的緩衝劑,受盡苦難的中國人只要稍為得到溫飽,都不會起來造反。

今天的小販政策 迹近變態

特區政府今天的小販政策,迹近變態,例如清晨六時開始七時完結的天光墟,分明不會阻礙行人擾亂秩序,也有販管人員站崗拘捕。天水圍因為缺乏競爭物價偏高,小販的存在可以遏抑物價,但政策擺明偏幫大財團,要把小販追趕到墮河淹死,除之而後快不可。周一獄局長的「幫伯伯合法經營」論,更是典型的不食人間煙火,把街頭美食變成貴舖小食的罪魁禍首。

在今天的香港,像雞蛋仔伯伯一樣沒有積蓄但還要掙扎謀生的長者以十萬計,比他年輕的但仍是家庭經濟頂樑柱的可能更多,三四十年前他們還可以做小販養妻活兒,一家豐足,但今天,除了清潔保安執紙皮領綜援和消極等死外,他們別無選擇。

港人可能嫌小販髒亂吵有礙市容影響秩序,但卻對東南亞台灣的夜市鍾愛有加,視之為天堂美食。只要稍作管理,小販區可以成為舉世聞名的遊客區,夕陽政府有魄力敢去做嗎?


延伸閱讀: 港青台創業 雞蛋仔變金蛋
延伸閱讀: ?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